十次国礼九次蓝,国礼 “顶流” 为何是景泰蓝?

2025-07-28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璀璨的艺术瑰宝如繁星绚烂,景泰蓝便是其中熠翘楚。

近年间,这门传统工艺频繁现身国际场合,更成为国礼中的 “常客”—— 十次馈赠,九次可见其身影。作为专为高端场合定制的国礼典范,景泰蓝已多次被选作礼物,赠予外国元首与政界要员。


景泰蓝国礼之路


景泰蓝作为国礼的历史,早在清代便已开启。1793 年英国使团访华时,乾隆皇帝选取宫中御用的景泰蓝作为回赠,这标志着它首次在外交场景中亮相。

伴随中国的崛起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如今的中国正稳步迈向世界舞台的核心。而近十年来,景泰蓝也频频出现在大国外交的重要场合,多次被赠予联合国及各国政要,以其独有的韵味向全球展现着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迷人风采。


1997年

景泰蓝艺术品赠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


2008年

赠送给国际奥委会,被永久陈列


2011年

“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指定国礼


2013年

被赠送给韩国总统


2014年

被赠送给俄罗斯总统

“APEC会议”的各国领导人赠礼

被赠送给新西兰总理


2015年

景泰蓝艺术品被赠送给俄罗斯总统

被选作赠送给白俄罗斯总统的礼物

向联合国赠送景泰蓝工艺品,庆祝成立70年

10月份赠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2016年

赠送给印度总统

赠送给塞拉利昂共和国总统


2017年

中国向联合国日内瓦总部赠送景泰蓝

赠送给世界经济论坛

赠送给首次访华的美国总统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领导人赠礼


2018年

“博鳌亚洲论坛”官方国礼


2019年

“第二届新丝路总统对话”论坛领导人赠礼

被选做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礼物


2020年

“一带一路”全球外交官非遗文化交流论坛,作为国礼赠送给外交官


2023年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作为三件国礼之一,赠送给外国首脑


得名景泰

以帝王年号命名的皇家艺术



珐琅自诞生起便自带贵气,向来是皇家追捧的宠儿。

明代景泰皇帝对铜胎掐丝珐琅尤为痴迷,不仅亲自参与器物造型与纹样的设计,挑选心仪的釉色,更将制作工坊直接设在了紫禁城内,足见其喜爱之深。


图片

明景泰 掐丝珐琅三足小水盆

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种铜胎掐丝珐琅器的制作在景泰年间得到了巨大发展,尤其是蓝色釉料有了新的突破,烧成后清新雅丽、高贵华美,景泰皇帝极端钟爱,景泰蓝也由此变成了这种工艺的标志。


图片
图片

明景泰 掐丝珐琅番莲纹盒

台北故宫博物院


景泰年间,所有御前陈设无不用景泰蓝制作,种类繁多不胜枚举,凡瓷器所能烧制的器物,珐琅器也无不尽有。


承袭皇家一脉

奉为镇殿之宝



明末清初孙承泽在《天府广记》中记载:“至内造如宣德之铜器、成化之窑器,永乐果园厂之髹器,景泰御前作坊之珐琅,精巧远迈前古,四方好事者,亦于市内重价购之。”


图片
图片

明 掐丝珐琅番莲纹龙耳炉

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片

明 景泰款掐丝珐琅花卉梅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


永乐漆、宣德炉、成化瓷可谓冠绝一时,唯独景泰蓝为历代帝王所器重,被奉为镇殿之宝。


乾隆钟爱景泰蓝

帝王专享 地位尊崇



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像爷爷康熙一样钟情于景泰蓝,登基后大量生产各类工艺及其繁复的珐琅器,由宫廷内府在武英殿和养心殿造办处设有珐琅作承造御用品。


图片

清乾隆 掐丝珐琅凫尊

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片

清乾隆 掐丝珐琅兽面纹甗

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片

清乾隆 掐丝珐琅兽面纹提梁卣

北京故宫博物院


乾隆皇帝延续了雍正年间定下的 “内廷恭造之式” 规制,严令工匠必须遵从御旨,在工艺上追求极致精细。

这一时期的掐丝珐琅器中,不乏造型新奇的人物、走兽等形象,其制作难度远胜于寻常瓶罐 —— 不仅耗费更多工时,且全程容不得半点差池,稍有失误便会功亏一篑。正因如此,这类异形器物唯有造办处的顶尖工匠才能胜任制作。


图片

清乾隆 掐丝珐琅佛塔

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时制作的景泰蓝,小到扳指,大到梵华楼巨大佛塔,无所不有,达到极盛。


尊贵身份 精湛工艺

终成大国国礼首选



景泰蓝以 108 道繁复工序独步艺林,它既融入了青铜铸造的精魂,又吸纳了瓷器烧制的巧思,更将传统绘画的灵动与雕刻技艺的深邃尽数收纳,堪称多种工艺技法的集大成者。

其制作过程工序绵密、耗工费神,难度之高令其他工艺品类难以企及,故而才有 “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 的盛誉。这般卓绝的工艺,足以让它在众多传统技艺中稳居翘楚之位。


图片


自问世起,景泰蓝便深深镌刻着 “宫廷” 的印记,被誉为国之重器。即便是坐拥天下供奉的帝王,也对这件珍品青睐有加、爱不释手。

在长达数百年的时光里,它始终是皇宫禁苑中的专属之物,从未踏入民间半步。六百多年来,它一直是皇权威严与帝王尊贵的象征,承载着封建王朝的仪轨与荣光。


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景泰蓝核心原料的改良、其他手工艺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需求的持续攀升,其制作技艺不断取得关键性突破。新的品种、新颖的釉色、创新的工艺接连涌现,而融合了多种技法的景泰蓝作品,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与认可。


图片


景泰蓝的过往,可用 “得名于景泰年间、为皇家专属御制、受乾隆格外钟爱、于盛世焕发新生” 这十六字精准勾勒。

如今的景泰蓝工艺,不仅重现了明清时期的鼎盛气象,更因制作技法的革新,在用色与设计上实现了极大突破,得以创作出诸多明清时代难以企及的佳作。它既屡屡作为国礼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也是极具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


图片


景泰蓝,细腻胜瓷,光辉胜珠,色彩胜于绸缎。

当代景泰蓝艺术大师的作品,因蕴含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加之工艺的精湛繁复,又受限于技艺传承的稀缺性,已然成为新时代里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