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雅的人生享受,博物馆级家居美学

2025-07-02

我国著名收藏家王世襄先生曾说

自己对任何身外之物都抱

“由我得之,由我遣之”的态度

“遣送得所,问心无愧”

便是圆满的结局


图片


藏家的最高境界, 应当也在这八个字上 ——由我得之,由我遣之。 “由我得之”不易, 眼力、财力、魄力都需齐全。 “由我遣之”更不是一般藏家能做到, 有了私藏为公的心气,才有千金散尽的大气。


在收藏界,有这样几位顶尖藏家堪称空间美学的大师。他们手中的藏品奢华至极,足以撑起一座专业博物馆,却偏偏以精妙的设计将这些艺术品融入日常居所,让每一寸角落都成为流动的艺术场域。置身其中,目之所及不是冰冷的藏品堆砌,而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美学叙事。


中国古董第一教父 安思远


图片


说到这,第一个让人想起西方艺术界公认的最具眼光和品位的古董商兼收藏家、学者——安思远。他是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泰山北斗,被称为“中国古董第一教父”,他对明式家具收藏颇具建树,又被称为“明代之王”。


图片


安思远将艺术品、文物,视为其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曾说:“于我而言,艺术收藏为世间最妙的事业。你永远不会厌倦,也永远不会有终点......生活总是因此趣味盎然!


图片


所以在位于纽约第五大道的宅邸中,他用自己超绝的文化品味与审美,打造出了一座跨越东西文化、冠绝古今的华美大宅。地上铺着清代宫廷地毯,条几上摆放唐代石刻菩萨,门边立着唐代陶俑......


图片


安思远堪称跨文化收藏的空间叙事大师,尤其善于组合不同文化、年代、风格的家具,以书房为例,他知道访客会从前厅进入书房,和坐在书桌前、背对窗户的他会面,就特别安排让访客首先窥见一对扶手椅的背面。因而,他特别注意椅背的修饰和椅脚的独特美态。  


图片


安思远的空间混搭充满奇趣,西汉鎏金铜熊造像悠然立在乔治二世时期的红木几案上,这尊他极珍视的藏品,常被他在谈笑间摩挲。而 15 世纪西藏 “大成就者” 坐像,则静静置于卧室,日夜相伴。据说,他常对其倾诉,仿佛与挚友交谈,赋予藏品别样温度。


图片


这座浸润生活的艺术殿堂,恰如安思远所言:“若不想与藏品共度晨昏,便不该将其纳入收藏。” 他将古董收藏彻底融入生活肌理,让这一行为早已超脱单纯的收藏范畴。当艺术品与室内空间完美交融,在此进行的展示、品鉴与研究,都化作令人沉醉的极致享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菲律宾维勒泰家族遗珍

玛丽·泰瑞莎·L·维勒泰


玛丽・泰瑞莎・L・维勒泰来自马尼拉显赫世家,维勒泰家族三代人凭借对艺术的热忱与独到眼光,历经五十余载收藏,逐步构建起极具声望的亚洲艺术珍藏体系。收藏历程中,他们与安思远、尼古拉斯、伍嘉恩、王就稳等世界顶尖藏家、博物馆馆长及古董商结下渊源,这些业界翘楚曾为家族收藏提供货源与专业建议,其中安思远的影响尤为深远。


图片


玛丽从来都不轻易跟随潮流,其收藏总是与她对学术的兴趣,对历史的探究和美的热爱紧紧相连。


图片


她自 1960 年代便沉湎于艺术收藏,至 70 年代后期,收藏版图拓展至中外古董珍品,其中传统中式家具的收藏尤为关键。1977 年,玛丽受邀参加费城古董展会,正是这场展会成为她与中国家具的初见之地 —— 她在此购置了首件中国家具,也开启了此后的中式收藏脉络。


图片


在马尼拉玛丽的雅致宅邸中,家族历经 30 年收藏的中式家具成为室内陈设的核心。这些器物与日本屏风、英式家具及欧洲装饰艺术品共处一室,在空间中碰撞出独特的和谐美感,演绎着跨文化的美学对话。


图片


对维勒泰家族而言,艺术品从不是束之高阁的陈列 —— 他们与这些藏品朝夕共处,让生活自然浸润其中:椅子供人安坐,桌子承载器物,储藏柜收纳日常琐碎…… 每件古董都在实用中焕发着鲜活的生命力。


图片


黄金时代的亲历者

柯惕思


柯惕思(Curtis Evarts)曾任美国加州明式家具博物馆馆长,深耕中国家具研究、收藏与经营达二十年。20 世纪 80 至 90 年代堪称海外明式家具收藏研究的 “黄金时代”,作为亲历者,他曾回忆:“那时业界十分活跃,几乎每月都有新发现。”


图片


1996 年,佳士得一场震撼全球古典家具收藏界的拍卖备受瞩目 —— 拍品全部来自柯惕思倾注心血的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上百件中国古典家具在拍场上 100% 成交,最终成交额更远超预估价,写下收藏史的重要注脚。


图片


如今,柯惕思旅居上海,独立投身中国古董家具的研究与顾问工作。他在此开设了中国古典家具店 “善居”,以学术交流和文化熏陶为核心,辅以商务服务。“善居” 之名源自一块徽州古匾,典出《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取意至善如水,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胜,恰如他对古典家具文化的坚守。


图片


在柯惕思的 “善居” 空间里,从黄花梨大柜、紫榆对椅,到雕花石雕、陶土泥金小俑,乃至穿插摆放的水瓮、兰花,皆透着 “文雅的质朴”。这份宁静中蕴含着庄重的气韵,仿佛每件器物都在以静默的姿态诉说着古典美学的深邃肌理。


图片


在柯惕思看来,藏品与收藏恰似人性的投射:"家具也有独特个性,时而如温婉少女,时而似粗犷男儿,但也有许多缺乏本真的 ' 存在 '—— 被过多 ' 粉饰 ' 掩盖了真面目。家具与人无异,诞生时本是质朴的,却在岁月中受世事浸染,本质渐失。" 他直言:"我偏爱那些保留着纯粹本色的器物。" 这种对 "本真之美" 的执着,让他始终在古家具中追寻着未被时光篡改的原初生命力。


图片


骨子里的中国魂

莫士辉


“水松石山房” 一名浸润着深厚的中国文人气息,而其主人竟是英国藏家 Hugu Moss(莫士辉),他被称作 “西方面孔下藏着东方魂”。据悉,莫士辉的堂号源于工作室壁炉上悬挂的吴昌硕题字匾额 ——“水松石山房”,寥寥数字便将东西方美学的奇妙碰撞悄然定格。


图片

1990年,Hugh Moss(左一)与王世襄(左二)在《明式家具珍赏》英文版发布会现场


称其拥有 “东方灵魂” 并非虚言,从莫士辉的藏品到工作室都萦绕着中国文人意趣。他的工作室内,明式家具与雅石陈设相映成趣,尽是传统文人的钟情之物。他将这些元素自然融入生活与收藏,让空间与器物都浸染着 “禅意”,恰似西方躯壳中跃动着东方的审美脉搏。


图片


工作室里的平头案与形态万千的雅石,是水松石山房主人对话古今的信物。屋内西方壁炉与布艺沙发同东方屏风、灯台并置,这种东西方布景的视觉碰撞,恰是休・莫斯(Hugh Moss)所追寻的境界 —— 让空间如遗世孤岛般静立在世界尽头,在形制对冲中酝酿出超越时空的美学张力。


图片


阳光洒进书房,在造型素简的平头案和四出头官帽椅上落下点点余辉;古堡书案上,静静地立着明代的罗汉……


图片


这些古物跨越千年光阴与八千公里疆域,让时光在交错中悠然流淌。若没有它们静默的存在,又怎能让人触摸到那份超脱尘世的心灵之境 —— 那是一种纵贯古今、横贯东西的广阔与自在,仿佛每道木纹、每处釉色都在诉说着超越时空的精神疆域。


图片


真正富有文化积淀的收藏家,其收藏历程总会折射出学识修养的光辉,恰如 “腹有诗书气自华” 的生动诠释。从上述顶级藏家身上我们得以感悟:收藏的意义早已超越昭示可观的资产价值,更重要的是在朝夕相处中感受其蕴含的文化魅力,让生活浸润于千年文明的滋养之中。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收藏会真正回归本心 —— 当更多藏家将其视为精神享受而非单纯投资时,方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收藏图景,让更多人在同一空间共沐艺术之光,让器物背后的文明密码在共享中焕发新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