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大展来了!当宋徽宗墨韵邂逅莫奈花园,一场跨越时空的园林盛宴!

2025-04-16
4 月 1 日开始,一场园林艺术盛宴在故宫午门展厅拉开帷幕。这场名为 “乐林泉 —— 中外园林文化展” 的展览,由故宫博物院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携手呈献 。

展期仅有 3 个月,相当短暂,强烈建议各位小伙伴抓紧时间前往观展。展览中的亮点十足,其中莫奈的两幅真迹画作绝对不容错过,此外,还有众多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宋元古画也在此次展览中亮相,比如宋徽宗的《祥龙石图卷》,带着千年之前的宫廷气息,等待着大家亲临现场,细细品鉴 。
图片


图片


时间:2025年4.1-6.29

地点:故宫博物院   午门展厅


“乐林泉”
图片



取自展品《皋涂精舍图》轴上,乾隆帝御笔亲题的诗塘。“林泉”是中国古人对自然山水的诗意表达,“乐”于“林泉”,则是人们在园林中寄托的栖居追求。




图片

本次展览共展出200余件/套中外展品,其中包括来自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法国凡尔赛宫等4家国外文博机构共68件/套藏品的支持。中国国家博物馆、天津博物馆亦有展品参展。


图片


本次展览以“园林雅事”为叙事焦点,立足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放眼全球园林文化,通过雅集、鉴藏、游山、静修、观花、畅音六大园事主题,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园林艺术对话。



01
雅   集
ANCIENT POEMS
图片



山林之中,蜿蜒水滨,那场一千六百余年前的兰亭雅集,在中国文人心中投下永恒的涟漪。觞咏之所融入园林,风雅名篇俯拾皆是。




图片


图片

西汉 描彩漆鱼纹耳杯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公元前410-前400年   古希腊双耳深酒杯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图片


图片

明 陈洪绶 清 华喦 西园雅集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17世纪 萨法维王朝(1501-1736年)时期 伊朗

《萨迪诗集》手抄本(局部)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02
鉴   藏
ANCIENT POEMS
图片





“鉴识”与“收藏”,在唐代的《历代名画记》中早有提及。中国古代的文人喜欢在雅集中品古、鉴古,也在书房中藏古、阅古。明代的文人们兴致盎然地在溪山迂曲处规划自己的小园书斋,伴着园林的幽静,与古物交游,与古人相接。




图片


图片

明 仇英 竹院品古图页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展厅中“四美具”空间复原场景




“四具美“

乾隆皇帝在建福宫花园静怡轩中,为珍藏晋顾恺之《女史箴图》、传为宋李公麟《潇湘卧游图》《蜀川胜概图》《九歌图》四件名品辟建专室,并取王勃《滕王阁序》“四美具,二难并”典,命名为“四美具”。本次展览依据档案典籍记载,对其陈设进行复原。





文艺复兴时的意大利,教皇、贵族与富商热衷收藏出土的古代雕塑等艺术品,用来装点宅邸和花园,炫耀权力财富。到了十八世纪,东方风情风靡英伦,设计师把想象中的中国亭廊、宝塔融入园林,这些东方建筑如同 “飞来峰”,成为自然风景园里时髦的点缀 。


图片

1870年后 美第奇宫的柱廊和花园(局部)

于贝尔·罗贝尔(法国)风格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03
游   山
ANCIENT POEMS
图片





中国古典园林多有 “山”。仙山、洞天的意象,以及 “虽居城市,却咫尺林泉” 的向往,皆寄于山。山水能 “宅心”“养心”“修心”。立一块湖石假山,仿若得见九天云烟;设一方楼台亭榭,便可引来明月清风。无论游于园中假山,还是涉足真山真水,中国古人始终在追寻一片超脱世俗的心灵净土 。




图片


图片

宋 赵伯骕 万松金阙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明 杜琼 友松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明 陈宗渊 洪崖山房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在伊斯兰与欧洲的规则式花园里,自然被幻化成规整完美的几何形态。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依着山势层层铺展。人们漫步其中,如同开启一场别样的游山之行。园内,模拟山地洞穴的人工洞窟神秘幽深,象征自然之神的独特巨人雕像庄严肃穆,这些元素让园林摇身一变,成为艺术驾驭自然的杰出成果。


图片

约1676-1700年 乔凡尼·弗朗西斯科·文图里尼(意大利)

埃斯特椭圆形喷埃斯特庄园的椭圆形喷泉

选自《蒂沃利埃斯特花园的喷泉集》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图片

1794-1797年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英国)

托马斯·吉尔丁(英国)

蒂沃利的梅塞纳斯庄园与瀑布

传据约翰·罗伯特·科岑(英国)作品创作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04
静   修
ANCIENT POEMS
图片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季景观、造园意象及人生喻示,为习静修心提供了绝佳参照。乾隆帝在御苑佛楼拈香,寺观园林中 “日耕夜禅” 的传统延续千年。欧洲中世纪修道院中,修士于回廊院祈祷,在方庭劳作慰藉心灵。园林,既是理想居所,更是静修涤心之地。




图片


图片

清 冷枚 达摩面壁图页(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丢勒、伦勃朗等所绘的圣哲罗姆像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图片
明 钱榖 定慧禅院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宋 莲舟仙渡图页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元 赵孟頫 行书自书诗册页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清 云光楼十六罗汉屏风

故宫博物院藏



05
观   花
ANCIENT POEMS
图片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借梅言志,梅花因他的高洁而声名远扬;“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对落花感叹,尽显生命流逝之伤。中国文人向来将品格追求与生命感悟寄于花与园,化作诗词画卷流传。

西方园林风格多样。巴洛克时期,花坛几何对称、色彩繁复,尽显壮丽;十八世纪英国,园艺兴盛,花束于精雕石钵中绽放浪漫;十九世纪,欧洲的莫奈花园融合东西方气韵。

园林对中国人来说,是习静修心之处,乾隆御苑礼佛、寺观 “日耕夜禅” 千年未改;西方中世纪修道院中,修士回廊祈祷、方庭劳作。园林,始终是理想栖居地,更是滋养灵魂的精神家园。




图片


图片

1906年 克劳德·莫奈(法国)

睡莲(局部)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图片

1900年 克劳德·莫奈(法国)

睡莲池(局部)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图片

明 陈洪绶 红莲图轴(左)

清 石涛 墨荷图轴(右)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南宋 马麟 层叠冰绡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06
畅   音
ANCIENT POEMS
图片





园林,亦可观,更可听。明清时,园林与戏曲紧密相连,《西厢记》《牡丹亭》里那些难以成真的美梦,被寄托、演绎在园林之中。而在凡尔赛宫,路易十四盛大游园会上,《伪君子》的演出成为戏剧史上的经典之声 。

如今,众多源自久远时代的音乐与戏剧,以重回园林的形式融入当代生活。曾经的婉转旋律,依旧悠扬,历经岁月,愈发醇厚。




图片



图片

约1700-1725年 据让·科泰尔(法国)作品创作

穹顶丛林园的景色(局部)

凡尔赛宫和特里亚农宫国家博物馆藏


图片
展厅中倦勤斋小戏台场景还原


倦勤斋小戏台位于乾隆花园最北端的倦勤斋室内西尽端。本次展厅中,以现代设计手法重构了此处小戏台,利用镜面屏幕再现倦勤斋室内影像,虚实结合,为观众营造出置身倦勤斋的空间体验。



图片
图片

南宋 玉壶冰琴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宋 竹林拨阮图页

故宫博物院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