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6亿港元收官!佳士得二十及二十一世纪亚洲春拍,巴斯奇亚单幅作品破亿!

2025-04-09
图片

佳士得香港二十及二十一世纪晚间拍卖中,拍卖官Adrien Meyer为巴斯奇亚巨作《星期六的夜晚》落槌, 成交价112,625,000港元,成为春季亚洲市场最高成交价拍品



佳士得亚洲在3月28、29日及4月3日分别在香港与上海举办了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系列现场拍卖活动,总成交额高达 925,977,369 港元,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拍卖的巨大成功,更反映出市场对艺术珍品的强劲需求。拍卖现场气氛火热,吸引了来自全球五大洲 36 个国家及地区的藏家踊跃参与。本季亚洲拍卖成交价最高的十大拍品中,佳士得成功揽获八席,以傲人的成绩在亚洲春拍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片
佳士得中国区主席杨媛草Rebecca Yang为上海预展揭幕


在香港、上海两地的系列拍卖中,香港系列拍卖成交总额为841,653,720港元,成交比率为90%,相较去年同期有所回升,落槌总额为最低估价的112%。18件拍品以超千万港元的价格成交,其中尚· 米榭· 巴斯奇亚的作品《星期六的夜晚》以1.126亿港元成交,为本场最高价拍品。赵无极的作品《28.8.67》以4877.5万港元成交,雷尼·马格利特的作品《爱德华·詹姆斯之梦》以4756.5万港元成交,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艾德里安·格尼的作品《无题(致敬亨利·鲁索)》和张恩利的《亲密》以2336.5万港元成交,均创下了艺术家拍卖纪录。



图片
佳士得于2023年9月首尔艺术周期间合办的“Heads On: Basquiat & Warhol”展览
《星期六的夜晚》于现场展出 (最左)


上海系列拍卖成交总额为78,647,700人民币。其中,4月3日佳士得亚太区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晚间拍卖共有 53 件拍品,成交 40 件,成交率约 75.5%,总成交额达 7864.77 万人民币。当晚,曾梵志的《面具系列 4 号》以 1784.5 万人民币拔得头筹;白发一雄的《王都胜光》成交价为 1179.5 万人民币,位居第二;朱德群的《雪絮舞飞》以 756 万人民币成交,位列第三 。


图片
佳士得亚太区高级副总裁暨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部门副主管何善衡Jacky Ho 于上海预展现场介绍春拍焦点拍品


两地系列拍卖中,45%的拍品成交价均超逾拍前最高估价,共刷新18位艺术家世界拍卖纪录。其中,中国内地买家贡献成交总额拔得头筹,香港及东南亚买家紧随其后,40%新买家为千禧新世代。


图片

佳士得2025年上海香港
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拍卖成交前10位作品


图片

尚· 米榭· 巴斯奇亚,《星期六的夜晚》

成交价第1位

1984年

压克力 丝网印刷 油画棒 纸本拼贴 画布

195.6 x 223.5cm  

估价:9500万- 1.25亿港元

成交价:1.126亿港元


《星期六的夜晚》是巴斯奇亚的代表作之一,以多元物料与狂放的色彩塑造了两位西非文化中的吟游诗人的形象。此作属于 “Griot” 主题重要系列,融合比博普爵士乐即兴精神,用非线性视觉叙事展现 20 世纪 80 年代纽约活力。在本次系列拍卖中,它以 9500 万港元落槌,最终 1.126 亿港元(约 1.05 亿元人民币)成交,是唯一破亿拍品,尽显艺术与市场价值。


图片

赵无极 ,《28.8.67》

成交价第2位

1967年

油彩 画布

89 x 116cm

估价:4000万-6000万港元

成交价:4877.5万港元


《28.8.67》是赵无极于1967年创作的巨作,代表其 “狂草时期” 艺术造诣的巅峰。在这一时期,他将东方书法精神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精妙融合。此作色调深邃,尤为特别的是,罕见地以绿色作为主色调,赋予画面独特韵味。拍卖场上表现亮眼,以 4000 万港元落槌,最终成交价达 4877.5 万港元,在本系列拍卖中位居第二。尽管赵无极甲骨文时期的作品《Zitterlein》拍卖中遗憾流拍,但瑕不掩瑜。在整个系列拍卖里,他另有五件作品成交价格突破千万港元。这一成绩有力证明了赵无极作品在亚洲二级市场的强大影响力,在现代艺术板块持续占据领先地位。


图片

雷尼·马格利特 ,《爱德华·詹姆斯之梦》

成交价第3位

1943年

油彩 画布

54.3 x 73.7cm  

估价:4200万 - 5500万港元

成交价:4756.5万港元


本系列拍卖季军为雷尼·马格利特1943年的杰作《爱德华·詹姆斯之梦》,以4756.5万港元成交。《爱德华·詹姆斯之梦》的意象是女性手腕与玫瑰花茎和花丛交错,双手轻握献上花朵,展现了一种物体向另一种物体转变的过程,但同时,它们也握住了花朵。正是这双手造成了花朵与植株之间的断裂──它们既在生长,又在切割。这幅画的力量正源自于这种裂隙,以及相反欲望之间的拉扯。以一种真正的超现实主义方式,马格利特成功地将一种简单而熟悉的关系转化为略显不安与奇异的存在。


图片

草间弥生 《 南瓜 (HRU)》

成交价第4位

2014年

压克力 画布

100 x 100cm

估价:2500万 - 3500万港元

成交价:3909.5万港元


草间弥生 2014 年创作的《南瓜(HRU)》以 3909.5 万港元成交,在本系列拍卖中位居第四,也是前十拍品里唯一出自女性艺术家之手的作品 。此作呈现出草间弥生标志性的波点南瓜主题,贯彻其无限重复的美学理念。画面中,密集黑色波点与明黄色背景形成强烈反差,构建出迷幻的视觉韵律。身为日本当代艺术的代表性符号,草间弥生影响力在全球持续上扬。其南瓜系列近年在亚洲拍卖市场频出高价,已成为当代艺术板块的关键指标 。


图片

彼埃·奥古斯特·雷诺阿 《海滨步道(努瓦尔穆捷岛的森林)》

成交价第5位

约1892年

油彩 画布

66.2 x 81.4cm

估价:1800万- 2800万港元

成交价:3486万港元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的《海滨步道(努瓦尔穆捷岛的森林)》表现亮眼,以 3486 万港元成交,超出最高估价,位列第五 。这幅画作运用印象派灵动笔触,生动展现出法国努瓦尔穆捷岛森林光影交错之景。它巧妙融合雷诺阿早期印象派的朦胧美与后期精细造型技法,曾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长达半个世纪。画中葱郁绿意与澄澈水域,尽显艺术家对自然光影的敏锐洞察与诗意表达。不仅如此,本系列拍卖里西方现代大师作品普遍表现出色,基里科的《空旷的意大利广场》、夏加尔的《走钢丝的人》均以高于最高估价成交。


图片

雷尼·马格利特 《千里眼》

成交价第6位

约1962年作

水粉 水彩 彩色铅笔 纸本
36 x 26.8 cm

估价:1500万- 2500万港元

成交价:2881万港元


比利时超现实主义大师雷尼·马格利特是艺术市场炙手可热的名字,去年,其名作《光之帝国》在纽约佳士得以1.2116亿美元售出,一举刷新马格利特作品拍卖纪录,荣登2024年全球最贵艺术品的宝座。此次拍卖会,他的作品《千里眼》以2881万港元成交,拿下第六名。这个作品呈现了马格利特为人熟知的代表性意象——叶片树。巨大的叶片与树木作为大自然中的部分与整体,是艺术家最著名的灵感产物之一。艺术家认为:“树木是某种幸福的意象。要感知这一意象,我们必须静止不动,就像树木一样。”


图片

奈良美智,《地雷探测器》

成交价第7位

1993年

压克力 画布

150 x 100cm

估价:1500万 - 2000万港元

成交价:2397万港元


1993 年正是国际社会广泛呼吁禁止地雷的一年,奈良美智受到童年经历以及反战运动摇滚歌曲的熏陶,创作了这件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女孩形象是奈良美智作品中常见的元素,通常用来诠释成人世界的疏离与复杂。山百合花在日本文化中常被视为和平与坚韧的象征,将地雷探测器设计成山百合花的形状,寓意着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在战争阴影下人们所应具备的坚韧精神。女孩手持探测器,仿佛是在为和平而努力,是和平的守护者,传递出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强烈信息。


图片

艾德里安·格尼 《无题(致敬亨利·鲁索)》

成交价第8位

2020年

油彩 画布

270 x 300 cm

估价:1000万- 1500万港元

成交价:2336.5万港元


在《无题(致敬亨利・鲁索)》中,他延续了一贯风格,以厚重的颜料堆积出画面的质感,使作品具有一种立体感和雕塑感,同时也借助色彩来传达作品的情感内涵。笔触自由奔放,充满活力,以一种即兴的方式来表现画面元素,使作品具有一种生动的韵律和节奏感。艾德里安・格尼借作品向亨利・鲁索致意,对鲁索艺术精神的呼应,是对其质朴、原始创作态度的一种回溯,在当代语境下重新审视经典,也反映了社会现实中复杂矛盾,传达对人性、生命等问题的思考 。


图片

张恩利,《亲密》

成交价第9位

2002年

油彩 画布

248 × 200cm

估价:1800万-2800万港元

成交价:2336.5万港元,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张恩利的三联组画《亲密》,以2336.5万港元,刷新了艺术家个人拍卖记录。画面以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展现了千禧年后都市生活中的情感与欲望。张恩利通过色彩和动态构图,让画中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无论是异性还是同性,情感与欲望的交织都跃然纸上。张恩利的作品完美捕捉了这种时代氛围,展现了人们在物质丰富与精神迷茫中的挣扎与释放,隐喻魔幻之都的繁华背后,是人们面对欲望时的困惑与探索。张恩利用大胆的笔触和色彩,呈现了一个充满张力与矛盾的时代。


图片

曾梵志,《面具系列4号》

成交价第10位

1997年

油彩 面具 麻布

169 × 199c

估价:1000万-1800万元

成交价:1784.5万元


曾梵志《面具系列4号》是拍卖中的精品代表,他1997年《面具系列》作品更是中国现代都市美学的代表,这个系列强烈地表达出个体和全体的焦虑。面具不仅象征着他在新交往关系中感受到的虚伪,更代表着要摆出一副假模样来适应这个环境的需要。尽管满载艺术家个人的感受和省思,它所呈现出焦虑和孤立的感觉却是普世的。这个系列不仅有力地反映了时代精神,同时也在解读个体在现今世界的意涵—— 个体突破自我怀疑、打破沉默、摆脱误解隔阂的状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