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化迟出身艺术世家,与齐白石、黄永玉等艺术大家亲如家人。他集绘画、收藏、鉴定等才能于一身,是极为难得的艺术家。30 余年来,他积极搭建两岸及中外书画文化交流的桥梁,肩负着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重任。
吴冠中与许化迟
谈及许化迟的艺术启蒙,就不得不提父亲许麟庐创办的 “和平画店”。1944 年,经李苦禅引荐,许麟庐正式拜齐白石为师,“麟庐” 二字便是齐白石所赠。此后 14 年,许麟庐随白石老人潜心学习,师徒关系深厚,亲如父子,他也深得老师艺术精髓。曾有人将许麟庐画的虾与齐白石作品混在一起让人分辨,很多人都难以区分,因此他有了 “东城齐白石” 的美誉。
前:齐白石 后左起:许麟庐、李苦禅
在许家众多儿女中,许化迟对书画最为热爱,也最具艺术天赋。他还未满月时,90 多岁的齐白石前往许家祝贺,送上 10 元钱,祝愿孩子花老人家的钱能长命百岁。自记事起,许化迟便生活在书画氛围浓厚的环境中,家中时刻弥漫着纸墨香气。往来许家的书画家风格各异,他从这些前辈身上深刻领悟到 “画如其人” 的内涵,广泛吸收各家之长,为自己的艺术之路奠定基础。正是在许麟庐的影响下,许化迟踏上了独特的艺术征程。
长期浸润在浓郁艺术氛围中,是一个书画家和收藏家成长极为关键的条件。许化迟不仅从前辈画家父亲那里,通过言传身教习得了精湛绘画技巧,更得天独厚地掌握了诸多独到的书画鉴定技巧,这无疑为他日后投身收藏领域,奠定了坚实且至关重要的基础。
左起:许麟庐、黄永玉、许化迟
许化迟感慨万分,回溯往昔,以当时物价水平来看,普通工人一月收入便能购置两幅齐白石画作。在那个特定年代,中国书画价值被严重低估,多数人不舍得将钱耗费在买画上。然而,那些在当时有意无意收藏了大师级画家作品的人,如今皆摇身一变成为富翁。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创作这些作品的画家们,却未能享受到自身作品所创造的巨额财富。目睹这般情形,许化迟心底悄然种下一颗愿望的种子,立志要弘扬传统书画艺术,让这些艺术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应有的光彩。
在大众眼中,许化迟最为醒目的身份标签当属收藏家。他的收藏之旅,起始于购入齐白石、李苦禅的画作。许化迟曾坦言:“那个时候,纯粹是出于喜爱,当作一种消遣,压根儿没想着靠此盈利,更没奢望成为收藏家。”
左起:吴祖光、许化迟、宋文治
在收藏书画的圈子里,文化艺术界人士占了相当比重,这种收藏模式被称作 “文人收藏”。凭借他们的热忱与努力,众多精品书画得以跨越岁月,以不同方式留存、传承。与此同时,国内外政商名流,还有熟知国外艺术品市场的华侨,也常借助熟人关系购置画作。回溯许化迟刚涉足收藏领域时,便结识了不少来自港澳等地的华侨,期间还发生了许多饶有趣味的收藏故事 。
在七十年代末,国内物质条件尚显匮乏。彼时,一位香港华侨经由许化迟之手,购得了几位画家的作品。交易完成后,这位华侨为表谢意,特意给北京的一众画家,每人赠送了一台 18 寸的大彩电。许化迟回忆道:“要知道,那个时候大多数人家里只有 14 寸的黑白电视机,这 18 寸大彩电简直就是稀罕物,珍贵得很。” 不仅如此,遇到喜爱摄影的画家,华侨还会用尼康相机去交换画作。
黄永玉、许化迟在竹箫斋
1980 年,许化迟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定居香港。自此,他踏入了一个截然不同、更为广阔的新世界。当年,香港苏富比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傅抱石的名作《湘夫人》以 18 万港币的高价成交,这在当时堪称天价。许化迟感慨:“内地与香港在书画艺术品价格上存在着天壤之别。那时,内地对艺术价值的认知还很模糊,艺术品拍卖体系更是一片空白。在香港能卖五万的画,到了南京,几百元就能收入囊中。”
回想当年,许化迟豪掷 20 万元,一举购入 9000 多张画作。这些画作的创作者,无一不是书画界如雷贯耳的名家,如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千、吴作人、李可染、刘炳森、蒋兆和、黄宾虹等,随便拿出一位,在书画圈都是响当当的存在,而当时李可染的几十元、吴作人的二三十元、刘炳森的只要二元。
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
谁能想到,仅仅 30 年后,这些画作便迎来了惊人的价值飞跃,价格翻了足足 1 万倍,总价值飙升至几十亿。
不妨设想一下,在 30 多年前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手握 20 万巨款,是选择购置一辆桑塔纳,享受旁人艳羡的目光,风光一把;还是如许化迟那般,将这 20 万全部投入,把 9000 张书画收入家中?
李可染 《万山红遍》
在当时,许多画作 5 元一张都无人问津,可如今,单张价值竟能轻松突破亿元大关。比如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拍出了高达 9.3 亿元的天价;其《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在 2011 年拍卖时,成交价格也达到了 4.25 亿人民币;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于 2012 年拍卖,成交价格同样令人咋舌,为 2.9 亿人民币 。许化迟当年看似疯狂的收藏之举,如今看来,无疑是极具前瞻性眼光的投资。
“为什么毕加索、莫奈、梵高的油画动辄上亿美元?因为这些画家已经成为符号,代表西方画家的最高水平和最高价值。价格背后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富强程度,以及文化价值观的普及程度。”许化迟说道,“艺术品是一个国家文化与灵魂的最高表现,文化艺术是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宝塔最顶上的那一颗宝石,是国力最直观的体现——艺术品的繁荣是一个国家繁荣的再现。”
其实,许麟庐与许化迟父子的故事,绝非简单的 “百亿家产” 便能道尽。他们穷其一生,以非凡之举,将个人收藏演变为一场波澜壮阔的文化传承之行。在金钱与艺术这架天平前,许氏家族毫不犹豫,始终坚定地选择艺术,以实际行动为中华文化的绵延赓续,镌刻下浓墨重彩、不可磨灭的一笔。